邓均吾

邓均吾(1898年11月5日—1969年9月3日),本名邓成均,笔名均吾、默声。四川古蔺人。中共党员。现代诗人,翻译家,教育家,文学家,无产阶级革命家。曾任《浅草》、《创造季刊》编辑,中共古蔺县委书记,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。1921年参加创造社,1922年开始发表作品。1949年后历任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,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,《红岩》杂志主编。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。1969年9月3日,邓均吾因病逝世于重庆。享年71岁。译有《人类悟性论》、《希腊神话》、《科学概论》、《贫民》、《虚无乡消息》等作品。 邓均吾的诗文(8篇)

()

人物生平

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11月5日,邓均吾出生于泸州市古蔺县龙镇。

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,邓均吾入其祖父的私塾读书,接触四书五经和古典诗词。

清宣统元年(1909年),邓均吾岁父亲到河北上学,仍受正统儒家教育,但开始接触一些新书刊。

辛亥革命后,邓均吾全家自河北返回四川。

  民国元年(1912年),邓均吾考入重庆广益中学。

  民国五年(1916年),就读于重庆广益中学,酷爱新旧诗词,结识吴方吉,交往甚密。

  民国九年(1920年),邓均吾离家远行,从重庆沿江东下上海,寻求人生的新理想

  民国十年(1921年)4月,在上海泰东书局编辑所工作,海结识了郭沫若和成仿吾。同年冬天,邓均吾参加创造社,是创造社在国内发展的首批社员之一。

  民国十一年(1922年),与林如稷等组织浅草社,创办《浅草》文艺季刊。

  民国十一年(1922年)下半年起,邓均吾和郭沫若、成仿吾、郁达夫一起编辑《创造季刊》。

  民国十二年(1923年)同郁达夫、成仿吾主办《中华新报》副刊。

  邓均吾在“泰东”没有固定工资,仅靠编稿等不固定收人维持生计。民国十三年(1924年),浅草社的林如稷、陈翔鹤先后离去,《创造日》、《创造季刊》、《创造周报》皆相继停刊。创造社前期活动趋于停止。同年夏天,邓均吾六旬老母邱氏正在病中,他便离沪返川。

  邓均吾自民国十三年(1924年)下半年返川至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上半年,相继在湘西川军陈渠珍部任书记,在古蔺县立小学任教,在北碚温泉工作,在重庆联中和广益中学执教,为生计东奔西走,很为苦闷

  民国十六年(1927年)“三·三一”惨案和“四·一二”政变,使他看到反动派的面目,他在痛苦中探求人生道路,开始学习列主义和介绍苏联国情的书刊,逐步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。这个时期,他的文学活动不多,创作新旧体诗词《乌江道中》、《野菊》、《友谊》、《青潍,翻译了莎士比亚的《十四行诗》。

  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,经友人介绍再次赴沪,在杨伯凯、任白戈、沙汀等积资创办的辛垦书店译书,预支稿费维持生活。他翻译了英国著名科学家汤姆生的《科学概论》,被恩格斯称赞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·洛克的《人类悟性论》,均由辛垦书店出版。

  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底,邓均吾再度回川。

  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至民国二十五年(1936年),邓均吾积极倡导兴办古蔺县立中学,并出任教务主任、校长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古蔺时,他支持学生参加红军。

  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秋,邓均吾到成都,在《大声周刊》社工作。

  1938年初,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,被选为分会理事,任研究部负责人和《笔阵》编委,在党的直接领导下,团结进步文艺工作者,开展抗日救亡工作。

  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夏,邓均吾常与车耀先及党员作家周文、沙汀、赵其文等往返,在他们的帮助下,在抗日救亡运动的锻炼中,邓均吾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进行革命活动。

  民国二十八年(1939年)秋,邓均吾因老母病故,返回故里。按照党组织的委派,从1939年秋至1941年春,任中共地下党古蔺县委书记,以教育职业为掩护,对该县地下党组织的思想建设、组织建设,以及该县开展抗日救亡,统一战线工作皆有较大贡献。

  民国三十年(1941年)春皖南事变后,邓均吾按照上级指示,撤离古蔺,利用同乡关系随赴彭水县任县长的朱彦林在县政府任秘书。他在彭水县立足后,协助上级转移隐蔽党员,并协助在该县建立特别支部。

  民国三十一年(1942年)春,邓均吾按照党的安排再返古蔺。

  民国三十二年(1943年),邓均吾任古蔺县教育科长;利用中学校长及县参议员的公开身份开展合法斗争,掩护地下党的秘密活动达四年之久。后因有‘戴红帽子”之嫌,被当局撤去校长职务,旋到北碚、金堂等地中学任教。

  民国三十六年(1947年)冬,邓均吾又随同乡朱彦林宦营县长之便,任营晋德中学教席,兼县政府秘书,他利用县政府秘书工作搞情报工作,在危急关头多次保护了组织和同志。

  1949年3月,邓均吾到重庆,经民主人士柯尧仿介绍在参议会任秘书。此时他失掉了党的组织关系,仍积极参加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,联系民主人士。

  重庆解放后,邓均吾全力投入人民政权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。

  1949年后,邓均吾任重庆市文联副主席,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长。

  20世纪50-60年代,邓均吾历任重庆市文联秘书长、副主席、中国作协理事、《奔腾》和《红岩》主编,并长期兼任重庆文史馆馆长。

  在“文化大革命’的浩劫中,邓均吾遭到“四人帮”的迫害,他的许多诗词,被颠倒是非的随意阉割、曲解,打成“反诗”、“毒草”。邓均吾虽横遭迫害,但对党一片忠心,对前途仍充满希望。他告慰好友:‘请君放眼量物,环宇同温会有时”(《酷热中答人问讯》)、“时间催物化,万古不曾停,~。”(《暮春》)。

  1969年9月3日,邓均吾受文革迫害,因病逝世于重庆,享年71岁。

  1979年2月,中共重庆市委在市政协礼堂为邓均吾举行追悼会,并予以昭平反。

薛涛井上,武乡祠畔,叹蓬飞又落径行处。故国重游,空极目暮云烟树。

更那堪声声杜宇。神州如梦,清愁无数,渺沧江有谁呼渡。

()

斗室宵寒,谁与共、一灯青透。思往事、明月西沉,漫天飞雨。

凤泊鸾飘关塞远,教人怕听伊凉奏。问几时、剪烛话巴山,残更漏。

()

那知别未经年,情怀懒似三眠柳。岂无膏沐,谁为容悦,任他蓬首。

莲擘心孤,丝抽茧独,不辞清瘦。纵信托宾鸿,离愁难寄,望断夕阳烟岫。

()

三山雾锁,料今生难再觅云踪。底事停云伫望,辗转托鳞鸿。

往事已随流水,又谁期飞落梦魂中。似一痕残月,乍窥帘幕,惹得客愁浓。

()

挂香中秋夜,千里素辉溶。如此好天良夜,翻在别离中。

遥想故园今昔,开得嫦娥镜闸,孤影叹飞蓬。有恨啼红烛,无语寄西风。

()

决眦入归鸟。立狮蜂、松林涛静,犹闻清啸。迦叶西来趺坐处,锦石秋花红袅。

问可有、谪仙人到。天际芙蓉青不断,尽苍苍、莽莽归残照。

()

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7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