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溪霜夜听猿愁,去国长如不系舟。
独怜一雁飞南海,却羡双溪解北流。
高人屡解陈蕃榻,过客难登谢脁楼。
此处别离同落叶,朝朝分散敬亭秋。
寄崔侍御。唐代。李白。 宛溪霜夜听猿愁,去国长如不系舟。独怜一雁飞南海,却羡双溪解北流。高人屡解陈蕃榻,过客难登谢脁楼。此处别离同落叶,朝朝分散敬亭秋。
译文
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听着猿啼内心不尽的忧愁,离开家乡时间太长我如同一只失去缆船的小舟四处飘泊。
最为可怜的是我如孤雁独自南飞大海,于是羡慕双溪还知道向北而流。
崔侍御您屡次解下陈蕃之榻来招待我,我这匆匆过客却难以登临谢脁楼。
此处您我别离就如同落叶飘飞,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下飞散而去。
注释
崔侍御:即崔成甫,长安人,开元中进士及第,任秘书省校书郎,转冯翊县尉、陕县尉,后摄监察御史,天宝五年(746),为李林甫所排挤,贬黜湘阴,乾元元年卒(见郁贤皓《李白展开阅读全文 ∨
这首诗前二句点明地点、时间、事件和心境,以形象的画面,渲染出凄凉的氛围。秋夜是凄寒的,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;离别是令人伤感的,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,目睹满地白霜,耳聆哀猿啼叫,则尤为伤感。诗人将离开故地称为“去国’’,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;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“不系舟’’,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;停留短而依恋深,烘托内心的矛盾、痛苦。
三、四两句紧承上文,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,因是孤雁“南”飞,故有“独怜”之叹;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,转生“却羡“双溪“北”流之感。这里,诗人通过一“南”一“北”,一“怜”一“羡”,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,却只得南行;渴望北归,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。
五、六两句宕开一笔,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,同时,以“过客”回应篇首“不系舟”,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,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。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,用落叶为喻,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,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,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。
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,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。从表现手法上看,全诗情思哀婉,而又含有清新、劲直之气,极耐人咀嚼品味。中间两联对仗严整,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。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,境界清空、淡远,有不尽之思。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...
李白。 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
岁除寇至和吴广文五首 其五。明代。林大春。 谁染关山战血红,三吴壮士引雕弓。荒林虎啸风声切,野戍乌啼夜色空。未信吟诗能退虏,翻令生子学从戎。何当挽取天河水,净洗扶桑日月东。
依韵和宋次道龙图阁曝书。宋代。王珪。 五云迎晓禁庐开,不及华衣曳老莱。宝藏发函金作界,仙醪传羽玉为台。已逢天上非常景,更约人间第一材。白首庙堂终乞去,明年此会定应来。
浣溪纱 连昼蒙霾高卧无绪,素友快递蟹笥,地址有误几未果收,仍倚前调。。幻庐。 漠漠重霾閟晓阴,凝弦恁会子期心。为迷三径一时寻。濡沫潮横思可听,剔黄月满慰初噙。潜移清寂午将深。
颂一百则。。释重顯。 要平不平,大巧若拙。若指或掌,倚天照雪。大冶兮磨砻不下,良工兮拂拭未歇。别别,珊瑚枝枝撑著月。
目病初愈示敬亭贻谋。清代。敦敏。 浮云渐尽尚模糊,惭说星眸恋若珠。对面花如隔秘雾,推窗月似障纱幮。难同阮藉论青白,好向维摩参寂无。忽忆东堂狂饮夜,灯光烂灿醉呼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