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储邕之剡中。唐代。李白。 借问剡中道,东南指越乡。舟从广陵去,水入会稽长。竹色溪下绿,荷花镜里香。辞君向天姥,拂石卧秋霜。
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,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。
乘船由扬州而南下,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。
溪水清澈,掩映着丛丛绿竹,水明净如镜,映着荷花的倒影,传出阵阵清香。
与君辞别前往天姥,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。
储邕:诗人的朋友。剡中:今浙江嵊州、新昌一带,当地有剡溪,山清水秀。
借问:请问,打听。
越乡:今浙江绍兴周围。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。
广陵:今江苏扬州。
会稽:今浙江绍兴。
镜:指水面。一则阳光照射,水面闪闪发光,二则水面清澈见底,所以比喻为镜子。
天姥:即天姥山,在今浙江新昌。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,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。
参考资料:
1、纪准 .李白诗赏读 .北京市 :线装书局 ,2007年 :75-76页 .
2、詹福瑞 .李白诗全译 .石家庄市 :河北人民出版社 ,1997年 :553页 .
相传,李白在唐开元12年出蜀远游,两年后便从广陵到剡中,在开元14年写了《别储邕之剡中》。后来,他又第二次和第三次入剡中而游。李白漫游各地,也总以剡中风光作比,上画的是李白游剡溪时的美丽情景。
参考资料:
1、霍松林 尚永亮 .李白诗歌鉴赏 .上海市 :上海教育出版社 ,1989年 :167-168页 .
诗的前二句,交待诗人的去向。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,用“借问”故作跌宕,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;下面用一“指”字,回应上文;同时,一“问”一“指”两个举动,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,增强形象感。
“舟从广陵去,水入会稽长。”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,并借“舟”、“水"二字点明诗人乃由水路进发,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。翠竹本生于岸边,却说“溪下绿’’,显见这是水中倒影;荷花原生予水中,却说“镜中香’’,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。这里,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,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。水静而且清,伴以飘香的荷花,泛绿的翠竹,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。
“辞君向天姥,拂石卧秋霜。”“辞君"正面点出别离,与诗题关合;“天姥”乃越东灵秀之山,号称奇绝。从“剡中“,到“越乡",到“会稽”,再到“天姥”,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诗人连续使用,表面看来,似有重复繁杂之弊,但实际上,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,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、盼望的急切心情。在诗人想来,到了天姥山以后,仰卧于巨石之上,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,是何等的舒畅。
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,新人耳目。诗中只以“辞君"见出别离,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,最后一句,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,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、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。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...
李白。 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
壬辰仲春檄调上元留别高淳士民。清代。陶在铭。 粗官滥吹易三年,回首春风入境天。芳草一畦黄犊雨,晴波干顷白鸥烟。清时桴鼓声都歇,野老衣冠望若仙。不信南朝金粉地,桑麻鸡犬独翛然。
燕堂诗。宋代。蔡兹。 世情日浇道情深,悔不林泉早脱簪。一世简编胎后叶,百年香火奉先心。诗缘好句须亲录,酒到浓时辄倩斟。於此更无关意事,时携诸幼步花阴。
送王恪司门知绛州。宋代。文同。 绛守园池天下夸,绍述有记词聱牙。苍官青土左右树,神君仙人高下花。远水依然尚钩带,旧门想已无靴檛。自怜俗状不能到,此去羡君专宴衙。
行香子 赠布凤华。。张海鸥。 阳谷春华。小驻云车。凤来仪、孰与清嘉。山东漱玉,岭表鸣笳。论诗中事,寰中友,镜中葩。南飞北往,几醉流霞。总难忘、碧草睛沙。当年折柳,浅唱蒹葭。信君如冰,我如玉,意如茶。
点绛唇·背剑携筇。。侯善渊。 背剑携筇,蹑径穿云过。青苔破。岚嶂松边,拂石临溪坐。酒饮单卮,一弄清音和。无不可。孰与朋俦,明月清风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