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笑令·胡马

调笑令·胡马朗读

胡马,胡马,远放燕支山下。跑沙跑雪独嘶,东望西望路迷。迷路,迷路,边草无穷日暮。

译文

有一匹胡马,被远放在燕支山下。它在沙地上、雪地上来回地用蹄子刨,独自嘶鸣着,它停下来东张张,西望望,发现自己迷路了。而此刻,辽阔的大草原茫茫无边,天色将晚。

注释

胡: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。

燕支山:在今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境内。

跑:同“刨”。

嘶:马叫声。

  这首小令运用象征的手法,表现离乡远戍的士卒孤独惆怅。作者以清晰的线条,单纯的色调,描绘了边地辽阔的草原光,和徬徨在这奇异雄壮的大自然中的胡的形象。语言浅直而意蕴深曲。燕支,即焉支,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西,古长城附近。唐代此地与东突厥接壤,是边境。这是此词所涉及的地理环境。从词中首先可看到燕支下的四季光。春,沙扑面;冬,大盖地;夏,绿草如茵;秋,天高云淡。胡就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中。作者描写了一天中生活,它是在与搏斗和期望中度过的。词的末句摄下的是,在桔黄的浑圆的落日渐渐沉没到地平线下,暮蔼笼罩大地那最易引起乡思离愁的时刻,胡在天边的草原上的孤寂形象。仿佛它在为岁月有限与草原无限的对比而怅惘。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处处交织着胡的情绪。

  词作写了边地光而并非主旨。在对拟人化的描写中,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。“远放燕支下”,“放”字已说明胡非野。“放”前着一“远”字,令人遐想。“远放”既给人以辽远的空间感,又使人见出“胡”并非胡地之,而是被远远地放到接近胡地的。这时已使人感到的象征性。但从进一步的描写中,象征意义就明显得不容置疑了。一般说来,放时间是在夏天水草肥美,没有战事或农闲的时候,目的是节省草料,并使吃到鲜草而肥壮。而“跑沙跑独嘶,东望西望路迷”,又写这匹沙中、在大中迷失道路,不停地奔波,孤独地嘶鸣,惶惑不安地四处张望,寻找着、呼唤着伴侣。仔细揣摩,就会发现其中有两点矛盾:一,“放”不会在中;二,既然“放”必有主人,不会迷路。产生这些矛盾不能归结于艺术高于生活,是因为作者把当作人来写。如果将看作是戍卒的象征,就合情合理了。“迷路”是戍卒的感觉,与“何处是归程?长亭更短亭”意近,而春秋代序,年复一年,在塞外无边沙中长期戍守正是戍边战士生活

  此词用准确精炼的词语,含蓄曲折地表现了的情绪,即戍边战士情思。“远放”、“独嘶”、“无穷”这三个词都有一定的相对性,远对近,独对偶,无穷对有尽。正是这种相对性的张力表现了戍卒在此种情境中对彼种情境的向往。即戍卒从内地被遣放到边疆的感受、征戍生活艰苦思亲盼归的心绪。轻松的笔调表现深刻的主题,平浅的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,淡笔勾勒的画面浸润着浓郁的感情

韦应物

韦应物(737~792),中国唐代诗人。汉族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今传有10卷本《韦江州集》、两卷本《韦苏州诗集》、10卷本《韦苏州集》。散文仅存一篇。因出任过苏州刺史,世称“韦苏州”。诗风恬淡高远,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。 ...

韦应物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几夜幽香恼梦魂,殷勤来倩陇头人。凿开东阁窗前地,分得西湖雪里春。

瘦影番来新体态,疏枝犹带旧精神。今朝伴我清吟处,不许诗怀更有尘。

()
弘历

望月惟有登台宜,不规其满规半时。半可至满满将亏,此义吾闻诸庖羲。

开襟海岳楼阁重,忽如拥出沧溟东。玉阶琼戺露半面,弗升弗沉悬半空。

()
弘历

含章灵芝相连延,檀为鞠室锦布筵。金釭落带夜继日,美人击鞠乎其间。

鹅笙象板法曲度,汉皇辇过或不顾。夜深散去萤为灯,响屧莎街湿秋露。

()

大滩嶅嶅,小滩嘈嘈。

石芒荦荦容刀,崩洪斗落与石鏖。

()

湖上舫,红粉漾晴空。绣幕微褰清影里,纱窗半启碧波中。

小泊断桥东。

()

少小不知边塞道,雁门闻说在天涯。如今流落桑乾外,南望山阴即是家。

()

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7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