鹊踏枝·六曲阑干偎碧树鉴赏

原文

六曲阑干偎碧树,杨柳风轻,展尽黄金缕。谁把钿筝移玉柱,穿帘海燕双飞去。

满眼游丝兼落絮,红杏开时,一霎清明雨。浓睡觉来莺乱语,惊残好梦无寻处。

赏析

  这首词是拟写闺情之作,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,景中含情,情又衬景,因而被评为“金碧水,一片空蒙。”(谭献《谭评词辨》)

  上阕从春光写起。“六曲阑干”三句极力描写庭院的春日明媚景。曲曲红阑,被绿茵扶疏的碧树所环绕;院中的杨柳摇摆,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,好一派静谧、优美景色。一个“偎”字,写出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和谐、亲昵,一个“展”字,写尽了柳条的媚态,词的意境,就在这柔和、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。而突如其来的琮琮筝声,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,也惊起了双燕,穿帘而去。由燕子的安居,可知闺中的冷清;由筝声的惊燕,可知声音之激越,弹筝者心情郁闷也可见一斑。尽管全部是写景,但闺中人独处的难堪之情已经隐约可见。上阕中词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,先写筝鸣声之凄婉,再写成双的海燕穿帘而去,所见所闻,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惆怅之感,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。

  下片抒伤春之情。首三句写词人所见:游丝、落絮、红杏,这些景物的描写,暗示春之将逝。依旧由景开始,但是“满眼”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,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。“游丝”和“落絮”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、幽思绵绵的意象,“满”和“兼”字更说明了一种无聊、无奈心情。这是突然降下的一阵清明,打得院中杏零落。最后一句由春光缭绕归结到春闺愁思,一个“乱”字说明了心绪之乱,“无寻处”则点出了好梦被惊醒后的烦恼与忧愁。经过这两句一点化,前面的景语全都变成了情语,令人回味不已。

  整首词诗人由写景始,由写人终。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,但有富于变化,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,写人写人物的行动,把细筝移玉柱,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,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。再写人物的心理,“惊残好梦无寻处”,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伤感。整首词写景写人相互交融,通过穿帘的双燕,乱语的“黄莺”、“游丝”、“落絮”“清明”,使人物心理活动步步呈现,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统一,但又含而不露,堪称“金碧水,一片空蒙。”全词在艺术格上语言明丽,用意婉曲。

返回

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72号